• 网站首页
  • 中心简介
    • 协同中心简介
    • 重点实验室简介
  • 组织结构
    • 机构框架
    • 学术委员
    • 团队成员
    • 管理人员
  • 科学研究
    • 研究方向
    • 代表性研究成果
  • 实验平台
    • 实验仪器设备
    • 下载中心
    • 部分实验室和仪器
  • 合作与交流
    • 最新动态
    • 媒体报道
    • 学术交流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壮瑶药协同创新中心广西壮瑶药重点实验室
Menu
  • 网站首页
  • 中心简介
    • 协同中心简介
    • 重点实验室简介
  • 组织结构
    • 机构框架
    • 学术委员
    • 团队成员
    • 管理人员
  • 科学研究
    • 研究方向
    • 代表性研究成果
  • 实验平台
    • 实验仪器设备
    • 下载中心
    • 部分实验室和仪器
  • 合作与交流
    • 最新动态
    • 媒体报道
    • 学术交流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平台简介(壮瑶药协同创新中心 广西壮瑶药重点实验室等)

  • 协同中心简介
  • 重点实验室简介

平台简介(壮瑶药协同创新中心 广西壮瑶药重点实验室等)

当前位置:  首页 > 平台简介 > 协同中心简介
  

国务院提出“实施壮瑶医药振兴计划,建立质量标准体系”(国发[2009]42号文),自治区政府制定《广西壮族自治区壮瑶医药振兴计划》(桂政发[2011]61号),壮瑶药协同创新中心、广西壮瑶药重点实验室是国内外唯一的壮瑶药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壮瑶药协同创新中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批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013年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批准成立,2014年广西壮瑶药重点实验室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批准成立,2021年升格为国家药监局中药材质量监测与评价重点实验室(联合),实现了广西国家级药品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目前本研究平台由广西壮瑶药重点实验室、壮瑶药协同创新中心、广西民族药资源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广西一流学科中药学(民族药学)、广西重点学科壮药学、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南大学壮瑶药研究联合实验室、广西壮瑶药质量标准研究特聘专家团队、广西自然科学基金中药新药基础研究创新研究团队、广西中药创新理论与药效研究“八桂学者”团队、民族医药基础理论研究海智工作站、“港澳台”英才入桂岗位工作团队、桂粤湘黔滇五省(区)壮瑶药协同创新专家联盟(筹)、国家中药资源普查(广西试点项目)基地、国家中医药局科研实验室(三级)中(壮)药化学与质量分析实验室(壮瑶药)、国家科技部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新冠肺炎防控专项)专家团队、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中药学)、国家级一流专业中药学建设点(壮瑶药)等组成。

本研究平台在张伯礼院士、郑永齐院士、张礼和院士、王东明院士、韦贵康国医大师、庾石山一级教授和壮瑶医药专家指导下开展工作,目前平台拥有固定人员54人,正高职称29人,博士27人,有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国家药典委员,集聚了国内外壮瑶药专项研究高层次人才。研究方向为壮瑶药理论基础与品种鉴定及资源开发研究、壮瑶药物质基础与质量控制研究、壮瑶药筛选与安全性评价的基础研究、壮瑶药制剂与关键技术应用研究等方面,壮药研究成果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是目前壮瑶药专项研究获得广西政府最高科技奖项。构建了目前在壮瑶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壮瑶药专项研究国内先进平台和团队,壮药质量标准研究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2021年11月,广西科技厅公布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绩效评估结果:广西壮瑶药重点实验室获良好类自治区重点实验室(中医药类排前列)。

主要研究成果

1、原创中药壮瑶药著作,为实施壮瑶药振兴计划打下了理论基础

对壮瑶药理论体系进行挖掘、整理和提高,撰写出版了《壮药生药学质量标准研究》、《中国壮药志》、《中国壮药原色图谱》、《壮药学》、《壮药材锡叶藤、兰香草、大叶金花草、耳草的研究》、《中国壮药图鉴》、《壮瑶药研究季刊》、《壮药材昂天莲、石仙桃的研究》等壮瑶药理论著作以及《壮药药材学》《中药鉴定学》等国家规划教材,其中《壮药学》为第一部具有中文、壮文、英文等三种文字编写并附有壮药相关研究博士论文摘要的壮药理论著作,《中国壮药图鉴》被誉为壮药版的本草纲目,这是目前拥有原创壮药理论著作较多的团队,为实施壮瑶药振兴计划打下了理论基础。

2、壮瑶药质量标准体系创建及其关键技术应用新突破,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积极实施壮瑶药振兴计划,建立质量标准体系,开展了100多个壮瑶药质量标准研究,其中制定的70多个壮瑶药质量标准通过了政府部门审核,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壮药质量标准》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瑶药材质量标准》收载,为壮瑶药的应用提供了法规依据,形成了壮瑶药品种整理和质量标准研究系统、研究思路与方法,多年来本团队持续开展了壮瑶药质量标准研究,这是目前研究壮瑶药质量标准最多的团队之一。

3、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壮瑶药资源普查工作,创新构建了全球第一家壮瑶药理论指导下的壮瑶药资源普查数据及实物标本库体系

本团队进行了上林、金秀、武鸣、岑溪、合浦、防城、上思、钦北等县(域)及北海、防城、钦州三个市海域中药(壮瑶药)资源普查,完成了297个样地、3487种中药民族药标本鉴定收录。创新构建壮瑶药理论指导下国内外第一个壮瑶药资源普查数据及实物标本库体系。重视生态可持续发展,保护壮瑶药自然资源,建立GAP规范种植试验区,研究成果通过国家级验收。

4、创新壮瑶药研究专业性季刊(中文、英文、壮文),扩大了世界影响

本团队主办《壮瑶药研究季刊》于2017年创刊发行,该季刊的出版,开辟了壮瑶药研究学术季刊的历史先河,也是中国最多人口少数民族壮族传统药物研究专栏。 

5、研制产品投产,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取得新成效

研制6个产品成功投产,产生社会经济效益。研制的壮瑶药产业化成果百合玉竹产品、黄精桑椹产品、葛花露、九味茶、银花牛蒡茶、蒲丁茶等产品获批投入生产。据广西日报,国家药监局专家认为,壮药质量标准研究成果为广西带来的潜在经济效益可超过100亿。

6、主办了目前国内外系列规模最大壮瑶药协同创新高端学术论坛,形成品牌效益、扩大学术影响

本研究平台2016、2017、2018、2019、2020分别主办了五届“壮瑶药协同创新高端学术论坛”,面向东盟,全球壮瑶药、传统医药专家与广西壮族自治区领导、院士及3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盛会。围绕壮瑶药“壮瑶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主题进行了学术交流,23家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推进了壮瑶药走向世界。

7、协同攻关,壮瑶药研究成果丰硕

本研究平台承担的科研项目《抗乙型肝炎病毒壮药材筛选及应用研究》喜获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实验室成果获奖有特色,团队的壮瑶药研究成果得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高度认可,其中2003年壮药质量标准研究荣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是第一个获得广西政府科技奖二等奖的壮药研究成果;2014年获中国民族医药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4年1月壮药材筛选及应用成果荣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是目前壮药研究成果获广西政府科技奖的最高奖项。2019年主持的研究成果“壮药基础及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20年,主持的研究成果“壮药药材学创建及质量标准研究”获广西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2021年,主持“广西产铁皮石斛生长途径调控与药材品质相关性研究”成果获中国民族医药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壮药图鉴》获中国西部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壮药材多维评价及关键技术研究”获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一等奖等。

8、科教融合,协同育人

教学成果《引入壮瑶药特色的“中药学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促进了中药学科和中药专业发展,推动中药学科获批广西一流学科、中药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培养广西首届民族医药(瑶医药方向)博士研究生,现有在读中药、化工制药、民族医药(壮瑶药)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100多人,为广西大健康事业和产业发展提供了高层次本土化人才支撑。

9.开放交流,合作研究有新突破

本研究平台以壮瑶医药为抓手,促进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合作取得新突破,本实验室与越南开展石斛药材的研究获国家科技部立项;与中国医学科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南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广西农业科学院、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桂林医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慧宝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西临山殿中草药种植有限公司、广西河丰药业有限公司、广西东兰县天然中草药种植有限公司、广西柳州百草堂中药饮片厂有限责任公司、广西恒拓医药集团和泰国孔敬大学、澳门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等单位合作研究有突破。


















扫一扫访问手机站
Copyright © 2002-2018 广西壮瑶药协同创新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五合大道13号     桂ICP备17009956号
友情链接:  广西中医药大学